筆者最近邀請一位資深攝影師出任一課客席講師,與這位攝影師交流當中發現做攝影是很有療癒人心的工作,將人性真情流露的每一刻永世流傳。
筆者很開心,發現某些工作AI是不能代替的,這位攝影師拍攝過劉德華一輯相片,而其中一張相片是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他預備拍攝前的預備功夫做得十分認真及嚴謹,單是去考察場地便最少用了八至十個小時,更需要去探究天氣報告去預測拍攝當天的太陽光線,他要捕捉在日落前天空上的那個「藍色」,街燈剛光亮照在主角頭上的角度等等,那張照片保留着劉德華最英俊的一面,這張相片記錄了那一天的天氣、建築物周邊的環境,當時人物的心情及面容真實情況,此相片所捕捉的一切是不可能時光倒流,但那一刻的晝面可以流傳至今。
在交談當中,這位攝影師說出做了攝影工作幾十年,現在有感自己的價值還在嗎?好像自己在燈火闌珊處將熄滅的一點燭光,有點迷途而在不斷思索中。我很喜歡與這攝影師交流專業工作當中的喜與樂,其實到了他這個年紀是可以做一些自己有興趣及認為有意思的事,筆者建議他做一些有關攝影的義工,例如可以幫一些公公婆婆拍攝「車頭相」。這個任務是十分艱難,怎樣在公公婆婆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她們拍攝一張「車頭相」?等他們百年歸老也可以有一張很美麗的相片與各位親友道別,這個是攝影背後的意義及跟着一連串有愛及有關懷的工作。
怎樣去影一幅三代同堂的家庭合照?那張照片背後所下的功夫真的不少,將時間、地點及人物連成一體去製作一輯有紀念價值的相片是很難能可貴。試想想如果你的影樓是在沒有電梯的一樓,而你的嫲嫲行動不便,孫仔背起嫲嫲一步一步的行上一樓影樓去拍攝這輯家庭相片,你說是有多麼有意思的事啊!我這位朋友攝影師就剛剛捕捉了孫仔背起嫲嫲行上梯級的珍貴一刻。
從攝影當中可以看透人生百態,留下每刻最珍貴的時刻。今天堂上我也把劉德華這張相片作案例與同學互動討論,問他們怎樣預備製作相片的工作流程,怎樣與人溝通交流,怎樣捕捉顧客心態等等。回應這張劉德華的相片,我問同學仔:「你應該要約劉德華幾點鐘在現場出現呢?」讀者們,你們的答案又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