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署4月17日公佈對中國擁有與營運船舶課高額港口費、中國承造但非中國營運商的船則課較低費用的計劃。美國欲藉此打擊中國在造船及海運越來明顯的優勢,企圖拯救美國早已沒落的造船業。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表示,徵收港口費,對貨物的裝卸設備加徵關稅措施損人害己,中國將採取必要的措施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外交部:中國將採取必要的措施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美國貿易代表處表示,已經完成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調查,會分兩階段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貨輪徵收費用,首階段在6個月後生效,涵蓋中國擁有、營運,以及在中國製造的貨輪,並根據載貨量收費。收費標準為每噸50美元,並在3年內逐步增加。到2028年4月會實施第二階後收費,涵蓋外國製造的液態天然氣貨輪。
至於中國建造但非中國運營商的船,則按淨噸位或是貨櫃數量收費。6個月後的收費方式為每淨噸18美元或每只貨櫃120美元,接下來3年裡每淨噸年增5美元或按比例增加貨櫃費用。目前從中國駛往美國的貨輪通常平均運載約1.2萬個40英尺貨櫃。
計劃必影響美國消費者農產品出口碼頭工人就業
通常從亞洲出發的航程平均停靠美國4個港口。航運公司和業內組織警告,若按每次靠港收費將導致美國消費者成本攀升,損害美國農產品出口並威脅碼頭工人就業。貨櫃商曾稱必要時將停靠美國港口的次數減半。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港口費將按每趟赴美航程收取,每艘船每年最多徵收5次。此次公布的內容已較2月時的方案放寬,當時的計畫是按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徵收,但遭美國眾多行業群起反彈,認為此舉將令消費者和企業付出沉重負擔。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項港口費計畫將直接打擊中國海運與物流巨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若以運載量計算,中遠集團目前是世界最大海運公司。丹麥的馬士基集團與瑞士的地中海航運集團等國際海運巨頭,也會因旗下已擁有不少中國製造的船舶受衝擊。
特朗普一周前簽署行政命令,指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和相關單位制定重振美國國內造船業和海事就業的相關計劃。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指出,美國在拜登政府時期開始調查中國造船業。目前全球多達75%至80%的商船由中國建造。中國製造的船舶數量目前居世界之冠。數據公司Linerlytica的資料顯示,按運載能力計算,中國造船廠佔已下水航行貨櫃輪數量約29%,在建訂單中更有高達70%的船為中國承造。海運貨櫃與碼頭起重機等製造中國也是龍頭地位。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說,船舶和航運對美國的經濟安全和商業自由流通至關重要,華府的行動是要扭轉中國在這方面的主導地位,並應對美國供應鏈受到的威脅。
商務部早前批評美方濫用301調查手段,進一步破壞多邊貿易體制,指有關徵費不僅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反而會提高與美國相關航運路線的運輸成本,增加美國國內通脹壓力,降低美國商品全球競爭力,損害美國港口、碼頭運營商和工人的利益,是損人不利己。